明朝大太监冯保是怎么死的
冯保,字永亭,号双林,衡水市赵家圈乡冯家村人。明代太监。冯保于嘉靖年间入宫,隆庆初年掌管东厂兼理御马监。万历皇帝即位,历任司礼秉笔太监和司礼监掌印太监。穆宗驾崩时通过篡改遗诏成为顾命大臣。掌权后支持张居正推行的“一条鞭”法,使大明政权一度出现复苏局面。,后因病而死,家产亦被抄收。
万历十年(1582年),张居正积劳成疾,死于任上。万历十年十二月壬辰(初八日)江西道御史李植上疏弹劾冯保十二大罪状。此时太后还政给皇帝已经很久。冯保失去了依靠,皇帝又对冯保积了很多怒气。东宫老太监张鲸,张诚趁机陈述冯保的过错和罪恶,请求皇帝打发冯保去闲住。神宗还是害怕他,说:“如果大伴走上殿来,我如何办?”张鲸说:“既然有了圣旨,哪敢再进宫殿!”神宗就听从了张鲸的话,在圣旨上批示:“冯保欺君蠹国,罪恶深重,本当显戮。念系竽考付托,效劳日久,故从宽着降奉御,发南京新房闲住。”。随后展开查抄冯保家产的动作,发配他往南京孝陵种菜。
明朝的六部有哪6部
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出自陈茂同《历代职官沿革史》
下载地址:
明代中枢六部初置于洪武元年,各部设尚书、侍郎、郎中,员外郎、主事等官,隶中书省统辖,分理国家诸事,其职至重。《昭代典则》说:
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八月丁丑,始置吏、户、礼、兵、刑、工六部,设尚书、侍郎、郎中、员外郎、主事,仍隶中书省。帝(太祖)召六部尚书入见奉天殿,谕曰:“朕肇基江左,军务方殷,官制未备。今以卿等分任六部。国家之事,总之者中书,分理者六部,至为要职。凡诸政务,宜悉心经理,或有乖违,患及天下,不可不慎。
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定六部具体职掌,并於岁终进行考绩,分其优劣,以行黜陟。六部官员相对稳定,不得轻易调动,凡有劳绩者,则在本部升用。自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罢中书省后,即升六部品秩:尚书为正二品(建文中曾一度提为正一品,永乐时复旧),侍郎正三品,郎中正五品,员外郎从五品,主事正六品。
六部尚书、侍郎都是堂官,由皇帝直接领导,其中吏部尤为重要,因为官吏的除授都必须经过吏部。明朝的首任吏部尚书为滕毅,樊鲁璞、汪河分任左、右侍郎。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吏部分三个属部,即总部,司勋部,考功部;十三年(公元1380年),增司封。二十二年(公元1389年)改总部为选部。二十九年(公元1396年),改定文选、验封、稽勋、考功四个清吏司。每司设郎中、员外郎、主事各一人。
首任户部尚书为杨思义。刘诚、杭琪分任左、右侍郎。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户部分设五科,即一科、二科、三科、四科、总科。每科设郎中、员外郎各2人,主事5人。十三年(公元1380年),分四个属部,即总部、度支部、金部、仓部。洪武二十二年(公元1389年),改总部为民部,次年,又分四部为河南、北平、山东、山西、陕西、浙江、江西、湖广、广东、广西、四川、福建十二部,每部仍分民、度、金、仓四科。二十九年(公元1396年),改十二部为十二清吏司,各设郎中1人,员外郎1人,主事2人。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改北平司为北京司。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废北京司,设云南、贵州、交阯三个清吏司,宣德十年(公元1435年),罢交阯司,定为十三司。户部十三司,自明孝宗弘治以来,以公署不大,只留郎中1人治事。员外郎、主事只能在授官之日出席而已,实际都只挂名。郎中一人无法管事,只好委任基层吏胥,以致弊端百出。至神宗万历时,王国光任户部尚书,始令每司吏员尽入署治事,司中职业才得修举。户部另有一些直辖机构,如宝钞提举司、印钞局、广盈库、军储仓等。
礼部首任尚书为钱用壬、侍郎为世家宝。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分四属部,即总部、祠部、膳部、主客部。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定每属部设郎中、员外郎、主事各1人。二十二年(公元1389年),改总部为仪部。二十九年(公元1396年),改为仪制、祠祭、精膳、主客四个清吏司,另辖铸印局,局设大使1人,副使2人。
兵部的首任尚书为陈亮,侍郎为朱珍。洪武六年,分三个属部,即总部、驾部、职方部。洪武十三年再增库部,二十二年改总部为司马部。二十九年改为武选、职方、车驾、武库四司。每司设郎中、员外郎各1人,主事2人。另辖会同馆,大通关等机构,各设大使和副使。
刑部的首任尚书为周桢,侍郎为盛元辅,张仁。明太祖即位初期,用法太严,周桢任尚书时,始定律令,使吏士有法循守。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刑部分为四个属部,即总部、比部、都官部、司门部。八年(公元1375年),增设四科,分属于四部。部设郎中、员外郎各1人。总部、比部主事各4人,都官,司门主事各2人。洪武二十二年(公元1389年),改总部为宪部,二十三年,分四部为河南、北平、山东、山西、陕西、浙江、江西、湖广、广东、广西、四川,福建十二部。二十九年(公元1396年)改为十二清吏司,设郎中、员外郎各1人,主事2人,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除北平司,增置云南、贵州、交阯三司。宣德十年(公元1435年)革交阯司,遂定为十三个清吏司。
工部的首任尚书为单安仁,侍郎为张允文和杨翼。洪武六年,分四个属部,即总部、虞部、水部、屯田部。八年增立四科。十三年,以屯田部为屯部。二十二年,改总部为营部。二十九年,定为营缮、虞衡、都水、屯田四个清吏司。设郎中、员外郎、立事各1人,另辖宝源局、军器局等。
永乐十九年(公元1421年),明成祖迁都北京,改南京为留都。南京除了没有皇帝之外,其他各种官僚机构的设置完全和北京一样。南京所设立之六部称“南六部”,虽同有一套职官,但多安置闲散退休或被排斥的官员,其职权远不如北京六部。所以,南京各官自成一种势力,与北京明争暗斗,两京官员迭为消长,操纵朝局。这是明代的一种奇特现象。
明代六部所属各清吏司之郎中、员外郎、主事等司官,皆为实际任职之人,所以颇能上下其手,招降纳贿。
明代六部尚书往往不拘定额,可以添差,故有道士而任礼部尚书,工头而任工部尚书的现象。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先后兴了几次大狱?名字叫啥?开国六公爵中有几人幸存?
第一次是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朱元璋采纳御史中丞涂节、商嵩2人的弹劾,以“南通倭寇,北接旧元”的谋逆大罪将丞相胡惟庸逮捕,满门抄斩,并凌迟处死。因为胡惟庸门生故吏极广,所以受到牵连的人达到3万多人,其中大部分被杀。为“胡惟庸案”第二次是洪武二十三年(公元1390年),御史台三名御史告发太师、丞相李善长曾与胡惟庸勾结,77岁的李善长被赐死,同时诛灭九族。吉安侯陆仲亨、延安侯唐胜宗、靖宁侯叶升也受到牵连,同时被赐死,并诛灭三族。为“李善长案”第三次是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正月的蓝玉大案,大将军蓝玉是明朝的开国元勋,著名将领,蓝玉被以谋逆罪杀死,诛灭九族,半年内被连坐、诛杀者达到15万余人,在这次大案中,明朝大部分开国功臣都被诛杀殆尽。为“蓝玉大案”李善长、徐达、 常遇春、李文忠、冯胜、邓愈这6位开国公爵,李善长被赐死、徐达暴病而死、李文忠被毒死、常遇春暴病而死、冯胜被赐死、邓愈暴病而死。其中三个暴病死的,疑点非常多,也属不得好死。所有有名有姓的81位开国功臣中,只有洪武十一年被封为信国公的汤和一人善终,而且也是中风。
明朝大太监汪直简介
汪直(?-1487年),明朝宦官。广西桂平西北大藤峡人,祖先因反对朝廷被抄家。成化三年,汪直被阉为宦人。之后得到明宪宗的宠信而统领西厂,兼职为司礼监掌印太监,并与万贵妃垄断朝纲,后来由于朝臣反对,被撤职。成化十三年恢复西厂后,汪直又开始掌管西厂。最后因为东厂宦官尚铭所忌,在朝臣许宁、中官阿丑的联手下,汪直遭揭发诸项罪行被明宪宗贬逐而亡。
明朝十大将领
由于北方一直有边患,大明出的良将还是很多的。明初的名将最多:徐达、常遇春、汤和、傅友德、李文忠、冯胜、邓愈、蓝玉、沐英等。后来的有:于谦、王守仁、戚继光、俞大猷、谭纶、麻贵(回族)、袁崇焕、李成梁、李如松、满桂(蒙古族)、秦良玉等。
大明朝的叙南卫都指挥使是个什么官职?
首先,明朝的“卫”是地方驻军,军士为终身军户,约5600人,统帅是指挥使。朱元璋晚年将一些重要地方的卫所提升为都卫,直接由五军都督府管辖(大致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直辖,其它的普通卫所是由各军区层层管辖的)。都卫的统帅是都指挥使,为驻守当地的最高军事长官,一般都是正三品。
叙南卫都指挥使就是驻守在叙南的都指挥使司都指挥指,叙南的军事最高长官,正三品大员,官职多半是世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