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守仁的儿童教育思想对当代学前教育有何启示
黑龙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管凤艳
摘 要:王守仁是明代著名的教育家之一,他的儿童教育思想独树一帜,具有其无可比拟的特殊性,尤其是对于儿童特点的把握及多种教育方式的提出,,因此,研究王守仁的儿童教育思想,对我们现代的学前教育具有极大地启示,能对学前教育的发展给予借鉴。
关键词:王守仁;儿童教育思想;现代教育
王守仁(1472-1529),浙江余姚人,字伯安,号阳明子,世称阳明先生,故又称王阳明。明朝中叶的著名哲学家,教育家,他生活的年代是明王朝由稳定开始进入衰败的转变时期,也是程朱理学日趋僵化和空虚的时期,他继承和发展了陆九渊的哲学、教育思想,形成了与程朱理学相径庭的“心学”体系,对封建社会后期以至近代的教育思潮发生了重要的影响。王守仁的儿童教育思想在其教育思想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当时的儿童教育观念及方式方法的改变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时至今日,王守仁的儿童教育思想仍对现代的教育尤其是儿童教育能够产生一定的启示。
一、王守仁的教育理念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王守仁的教育理念在当时科举至上,学校重知识记诵,轻全面发展的情形下提出和实施是非常难能可贵的,这也是他教育思想的精华所在,他的教育理念主要有以下的几个方面内容:
(一)注重儿童全面发展
他除了重视开设传统的“读书”课程来发展儿童的智能外,还倡议开设“歌诗”、“习礼”和“考德”等内容[1]。他强调“诱之歌诗”是让儿童在美妙动听的音律中学到知识,还能起到调节儿童情感的作用,对儿童审美的发展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导之习礼”不但可以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培养了德育,同时还有礼仪动作的练习,锻炼身体,强健体魄;“考德”就是在每日清晨检查儿童生活中的言行举止是否礼貌得体。这些课程的开展说明教育不能只注重儿童的智育发展,还要注重德育、体育、美育各方面的协调发展,这样才能使儿童全面发展。关心儿童的健康成长,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是家庭、学校、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依据儿童特点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现代心理学认为,儿童的有意注意稳定性较差,易受外界因素的干扰而分散、转移,能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很短,对新鲜的事物非常感兴趣,只是一味的读书学习对幼儿来说简直是太枯燥乏味;儿童同时又是好动的这是儿童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所以在课程的安排上要有张有弛、动静交替、不断变化教学的形式和内容,做到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相协调。早在数百年前的王守仁在当时的教学内容的开展上就非常注重依据儿童的特点。在今天的儿童教育中是值得肯定和效仿的。
王守仁从他的“致良知”说出发,认为“乐嬉游”是心中本体,教育必须引起儿童的兴趣,从积极方面入手,顺应儿童情趣、鼓舞儿童情趣,以达到“日使之渐于礼义而不苦其难,入于中和而不知其故”的效果。[2]当今社会的竞争日益激烈,而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又切,孩子过早的背负了重任,假期被各种各样的兴趣班所占据,孩子对所学的东西未必真正的感兴趣,往往这些兴趣班的学习参杂着父母的意愿,带有一定的盲目性。玩是孩子的天性,任何人都没有权利剥夺孩子玩的权利,及时发现孩子的兴趣所在,注重培养他们学习兴趣,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这些往往比获取知识本身更加重要。
(三)注重儿童个体差异
人的个性千差万别,所以教育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适当的引导。“圣人教人,不是个束缚他通做一般,只是狂者便从狂处成就他,狷者便从狷处成就他,人之才气如何同得?” 在儿童教育中,王守仁非常注重儿童的个体差异,他认为资质不同,教学要因人而异。[3]一个好的老师应懂得观察,观察每一个孩子的个性特征,根据儿童的资质、才能、智力发展水平等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
每个孩子在各方面的领悟和接受能力是不同的,有的孩子可能在美术方面领悟性比较好,有的孩子可能对数学接受的比较快,要根据热同在某方面的不同理解力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在普遍教育中又有个别教育,根据其不同的能力提高或降低要求,这样能使教育目标更好的实现。
二、王守仁的教育内容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王守仁在《训蒙大意示教读刘伯颂等》中提到“大抵儿童,乐嬉游而惮拘检,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之则条达,摧挠之则衰萎。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4]”他认为儿童喜欢游戏是他们的天性,在教育他们时要从他们的兴趣出发,不能将其天性禁锢与扼杀,就像草木刚刚发芽,应该顺应它们的发展,摧残他们就会适得其反。所以他根据儿童的性情和发展特点提出了适合儿童发展的教育内容,来陶冶儿童的思想和性情。
(一)“歌诗”
他认为“诱之歌诗者,非但发其志意而已,亦所以泄其跳号呼啸于咏歌,宣其幽抑滞于音节。”,以唱歌吟诗的方式来教学,这样不仅可以激发他们的志向,而且还能消除他们的顽皮,使其多余的精力有发泄的机会。还可消除儿童内心的忧闷,使他们开朗活泼,并能适度表达情感。王守仁创造的“歌诗”,是一种有严格要求的教育活动。“凡歌诗须要整容定气,清朗其声音,均审其节调,毋躁而急,毋荡而嚣,毋馁而慑,久则精神宣畅,心气和平矣。”这里从仪容到精神都提出了要求,一方面要“审其节调”,一方面要“心气和平”,在不急躁、不放荡、不胆怯中认真学习歌诗,领会其内容,依照其韵律,体会其感情,“久则精神宣畅,心气和平矣”,歌诗有旋律和节奏,儿童喜欢学,愿意参与,还能有美的享受[5]。
音乐教育在开发潜能、培养创造力、完善人格、美化人生等诸多方面的独特作用。《论语》中将这种思想升华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乐”的完成,成为了教育完成的最后阶段,这个时候受教者不仅在内心修养、情感意象等方面得到培养和陶冶,在行为修养、人际交流等方面得到培养和陶冶,更是达到了外在的与内在的两方面修养的锻炼,从而形成了完美的人格。王守仁精通儒家思想,这也是儒家思想给王守仁开展教学内容的启发。
(二)“读书”
他认为“讽之读书者。非但开其知觉而已,亦所以沉潜反复而存其心,抑扬讽诵以宣其志”,通过读书,可以开发儿童的智力,增加儿童的知识,还可以“存心宣志”,是儿童形成一定的道德观念和理想。读书大致相当于我们今天的儿童阅读教学,但古人侧重于“讽诵”(背诵),穿插以讲解,在讲解课文中用委婉的语言暗示、劝告或批评,目的在于“导其志意”,“调理性情”,发挥“讽诵”。 [6]儿童的早期阅读不可忽视,幼儿可以从阅读中发现很多新知。
(三)“习礼”
他认为“导之习礼者,非但肃其威仪而已,亦所以周旋揖让而动荡其血脉,拜起屈伸而固束其筋骸”,以学习礼仪来教育儿童,是他们养成一定的礼仪习惯,还能在学习礼仪动作的同时“动荡血脉”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习礼”同样是很有组织的活动,也有明确的目的要求。“凡习礼须要澄心肃虑,审其仪节,度其容止,毋忽而惰,毋沮而怍,毋径而野,从容而不失之迂缓,修谨而不失之拘局,久则礼貌习熟,德性坚实矣[7]” 。礼是发于人性之自然,合于人生之需的行为规范。王守仁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而又从明朝的封建礼节出发,从小就培养儿童的礼貌和礼节,发展其社会性,增强社会交往能力。
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在当代高度发展的社会,懂得礼貌和礼节是为人处事的的原则。礼貌的养成是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要注重儿童礼貌礼节的养成,这就要端正态度,讲究仪节,培养从容儒雅的礼貌习惯,为今后步入社会打好基础。
(四)“考德”
王守仁认为还应有考德这门课程,并在《教约》中作了明确规定“每日清晨,诸生参揖毕,教读以次,遍询诸生在家所以爱亲敬长之心得无懈忽,未能真切否;温定省之仪得无亏缺,未能实践否;往来街衢、步趋礼节得无放荡,未能谨饰否;一应言行心术得无欺妄非僻,未能忠信笃敬否[8]”这四大方面的问题,大致就是“考德”的内容,从“爱亲敬长”的实践,到在“街街步趋”的表现,直至“一应言行心术”,都在考核内容之列。可见得阳明先生是非常重视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
德育实践给我们提供了生动性、趣味性、实效性的范例。他关于儿童德育的实践经验具有普遍意义,对于我们克服当今德育重说教、重灌输、成人化、千篇一律的弊端是很好的启示。
三、王守仁的教育方法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王守仁很重视儿童教育,他批评了当时盛行的“督”、“责”、“罚”的教育方法,认为这种教育方法扼杀了儿童的天性,他对此是非常痛恨的。所以他主张采取使儿童“趋向鼓舞”和“中心喜悦”的顺应儿童性情的教学方法,才能在教育中使儿童的学习日有长进,达到教育的目的。
(一)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1.诱导讽教学方法
古代中国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和政治家孔子,他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相传其前后有弟子三千余人,培养了不少博学多才的学生。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他总结、积累了丰富的教育教学理论。其中启发诱导的教育方法对儿童的教育影响深远,王守仁精通儒家思想,他的“诱、导、讽”的教育方法就是孔子教育方法的借鉴、总结和完善,利用“诱、导、讽”的教育方法开展了歌诗、习礼、读书的教学内容,不仅丰富了教学方法,还能使儿童在接受知识时不感到乏味,乐于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集体教学和比赛的形式
“每年量童生多寡,分为四班。每日轮流一班歌诗,其余皆就席敛容肃听。每五日则总四班递歌于本学。每朔望集各学会歌于书院。”可以说书院里天天有“歌诗”,半个月里,人人要参加,带有表演性质的集体歌诗活动,集体活动孩子最愿意参加,可以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童生班次,皆如歌诗,每间一日,则轮一班习礼,其余皆就席敛容肃观。习礼之日,免其课仿。每十日则总四班递习于本学,每朔望则集各学会习于书院[9]”,通过集体表演,互相观摩,互相竞赛,在兴高采烈的活动中修身养性。
(二)授课“贵精熟”
在今天的幼儿园教育中,存在幼儿园小学化的现象,幼儿园儿童就开始做家庭作业,过多的课业负担,使孩子产生厌恶心理,太多的学习内容使之不容易掌握,导致部分自信的丧失,从而导致厌学。而王守仁早在四百多年钱就提出“与人论学,亦须随人分限所及”,在儿童之力能达到的范围内施教,他以种树比喻“如树有这些萌芽,只把这些水去灌溉,萌芽再长便再加水,白拱把以至合抱灌溉之功,皆是随其分限所及。若些小萌芽,有一桶水在,尽要浇水,便浸坏它了”。教导儿童如种树,水就好比知识,只能随儿童接受知识的能力给予适量的“水”,否则,给儿童带来过多的压力,会把学习兴趣抹杀。因此他在指导儿童读书时指出“凡授书,不在徒多,但贵精熟;量其资禀,能二百字者只可授以一百字,常使精神力量有余,则无厌苦之患。而有自得之美”。这就是说授书要量力而教,教授的内容要在儿童能接受的范围之内,[10]还要给儿童的大脑留有一定的思维空间,这样他们就会将学习当城市中快乐的事,在得到指示后会有成就感,能增强其自信心,从而使学习的兴趣更浓。
(三)注重课程的安排顺序
王守仁在《教约》中规定“每日功夫,先考德,次背书诵书,次习礼或作课仿,次复诵书讲书,次歌诗[11]”。课程共五节,上午习礼放在诵书背书之后,可使学生在疲乏后动荡血脉,舒展筋骨。下午,在诵书讲书后,又在悠扬的歌声中结束一天的课业,可是学生乐习不倦。从这种教学内容顺顺的安排来看,王守仁力求学生兴趣与学业负担之间的平衡,并且做到学习的动静搭配、体脑交叉,具有科学性。在当代的幼儿园教学内容的安排上也要注重这一点,做到合理、科学的安排幼儿课程,这种教学方法值得现代教育者借鉴。
王守仁提出符合儿童特点的教育思想是非常有进步意义的,从儿童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出发,开展多种教育教学内容对今天的教实践活动仍有其指导及借鉴价值,值得我们推敲、学习。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其儿童教育思想为我们现代学前教育所用。
从长沙新开铺到伍家岭华岳酒店的凡歌该怎么走?
你直接在南郊公园的人行立交桥下面做913路公交车,有一站就在那,向司机提醒你就可以了。
希望能帮助到你。
祝你顺利找到目的地。
体裁 词,也叫什么
词(ci第二声)
词是唐代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到了宋代,经过长期不断的发展,进入了全盛时期。词又称曲子词、长短词、诗余,是配合燕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诗和词都属于韵文的范围,但诗只供吟咏,词则入乐而歌唱。
关于词的起源,有几种说法:
1、起源于远古说
清人汪森等根据词的句式长短参差错落的文体特征,追溯词的起源。他们发现,自从有了诗歌也就有了长短不一的句式,那么,词的源头自然可以推溯到上古。汪森的《词综序》说: 自有诗而长短句即寓焉,《南风》之操、《五子》之歌是已。周之《颂》三十一篇,长短句居十八;汉《郊祀歌》十九篇,长短句居其五;至《短箫铙歌》十八篇,篇篇长短句,谓非词之源乎? 迄于六代,《江南》、《采莲》诸曲,去倚声不远,其不即变为词者,四声犹未谐畅也。自古诗变为近体,而五七言绝句传于伶官乐部,长短句无所依,则不得不更为词。当开元盛日,王之涣、高适、王昌龄诗句流播旗亭,而李白《菩萨蛮》等词亦被之歌曲。古诗之于乐府,近体之于词,分镳并骋,非有先后。 编辑《词综》且时与汪森讨论的朱彝尊,词学观点与汪森完全一致。他在《水村琴趣序》中说:
《南风》之诗,《五子之歌》,此长短句之所由昉也。汉《铙歌》、《郊祀》之章,其体尚质。迨晋、宋、齐、梁《江南》、《采菱》诸调,去填词一间耳。诗不即变为词,殆时未至焉。既而萌于唐,流演于十国,盛于宋。
相传虞舜作五弦琴,歌《南风》。《五子之歌》则出自《尚书·夏书》,后人相传其为夏时的歌曲。朱、汪二人从远古的《南风》、《五子》等诗歌开始,又延及《诗经》及以后其他诗歌中的长短句,认为词中长短句的源流既广且长。
朱、汪二人纯粹从句式的长短出发,推溯词的源头,忽略了词的音乐特征,引来其他词论家的批评。清江顺诒《词学集成》卷一引王述庵《词综序》说:
汪氏晋贤,序竹垞太史《词综》,谓长短句本于三百篇,并汉之乐府。其见卓矣,而犹未尽也。盖词实继古诗而作,而本于乐。乐本乎音,有清浊、高下、轻重、抑扬之别,乃为五音十二律以著之。非句有长短,无以宣其气而达其音。故孔颖达《诗正义》谓风、雅、颂有一二字为句,及至八九字为句者,所以和人声而无不均也。三百篇后,楚辞亦以长短为声。至汉郊祀歌、铙吹曲、房中歌,莫不皆然。苏、李画以五言,而唐时优伶所歌,则七言绝句,其余皆不入乐府。李太白、张志和以词续乐府,不知者谓诗之变,而其实诗之正也。由唐而宋,多取词入于乐府,不知者谓乐之变,而其实所以合乐也。 王氏之意,认为讨论词的起源之着重点在合乐而不在句式长短,这无疑是正确的。明人俞彦有同样的观点,他认为“古人凡歌,必比之钟鼓管弦,诗词皆所以歌,故曰乐府。……故盈天地间,无非声,无非音,则无非乐。”从诗与词皆可以配乐演唱的特征出发,俞彦也认为词起源于上古,他说:“词于不朽之业最为小乘,然溯其源流,咸自鸿蒙上古而来。如亿兆黔首,固皆神圣裔矣。”(皆见《爰园词话》)
2、起源于《诗经》、《楚辞》说
诗三百经孔子删整,被后人奉为经典;楚辞以其忠君意志的一再表达、比兴手法的完整运用,影响后代诗歌创作,形成创作传统。《诗经》与《楚辞》因此也时常被认作古代诗歌的源头。讨论词的起源,许多词学家自然将源头追溯到《诗经》与《楚辞》。
词乃“小道”、“小技”,为体不尊,向来不受文人士大夫重视。南宋以后,由于苏轼词的影响与词坛风气的转移,词人们开始要求歌词也能寄托更多的社会内容,抒发个人的性情怀抱,即要求以重大题材入词。如此以来,必须提高词的社会地位,为词在正统文坛中争得一席之地,于是,词坛上出现了“尊体”的呼声。最初将词的源头追溯到《诗经》、《楚辞》,就是这种“尊体”的一种具体措施。胡寅《题酒边词》说:“词曲者,古乐府之末造也。古乐府者,诗之傍行也。诗出于《离骚》、《楚词》,而《离骚》者,变风变雅之怨而迫、哀而伤者也。其发乎情则同,而止乎礼义则异。”张镃《题梅溪》说:“《关雎》而下三百篇,当时之歌词也。圣师删以为经。后世播诗章于乐府,被之金石管弦,屈、宋、班、马由是乎出。而自变体以来,司花傍辇之嘲,沉香亭北之咏,至与人主相友善,则世之文人才士,游戏笔墨于长短句间。”
“尊体”的呼声,到清代登峰造极。词起源于《诗经》与《楚辞》的说法,更加被人们所普遍接受。《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九十九《碧鸡漫志提要》说:“宋词之沿革,盖三百篇之余音,至汉而变为乐府,至唐而变为歌诗。及其中叶,词亦萌芽。至宋而歌诗之法渐绝,词乃大盛。”清成肇麐《唐五代词叙》说:“十五国风息而乐府兴,乐府微而歌词作。”清许宗彦《莲子居词话序》说:“自周乐亡,一易而为汉之乐章,再易而为魏晋之歌行,三易而为唐之长短句。要皆随音律递变,而作者本旨无不滥觞楚骚,导源风雅,其趣一也。”清江顺诒《词学集成》卷五引郭麐之语云:“词家者流,源出于《国风》,其本滥于齐梁。”清丁炜《词苑丛谈序》说:“诗与词,均《三百》之遗也。”清田同之《西圃词说》卷一说:“词虽名诗余,然去雅颂甚远,拟于国风,庶几近之。然二南之诗,虽多属闺帏,其词正,其音和,又非词家所及。盖诗余之作,其变风之遗乎?”清沈祥龙《论词随笔》说:“词者诗之余,当发乎情,止乎礼义。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悱而不乱,《离骚》之旨,即词旨也。”清秦恩复《词林韵释跋》:“词也者,骚之苗裔,而歌行之变体也。胚胎于唐,滥觞于五代,至南北宋而极盛。”清王国维《人间词话》说:“四言敝而有《楚辞》,《楚辞》敝而有五言,五言敝而有七言,古诗敝而有律绝,律绝敝而有词。盖文体通行即久,染指遂多,自成俗套。豪述之士,亦难于其中自出新意,故遁而作他体,以自解脱。一切文体所以始盛终衰者,皆由于此。”
诸家所论,大约不离这三点:其一,从题材内容方面追溯,词承继了《诗经》与《楚辞》比兴幽隐、寄意深微的创作传统。而其喜写闺帏、吐辞怨悱的作风,更近似于《离骚》,并溯源到变风变雅。其二,从“歌诗之法”的角度理清脉络,亦溯源至《诗》与《骚》。正如前文所言,中国古代诗乐相配的历史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变化,先秦《诗经》即可配合“雅乐”演唱,楚辞也是楚地的民歌,乐曲代有新变,合乐歌唱的诗体也随之演变,并伴随着“音律递变”,于是便有了“词”。其三,从文体演变的必然性着手。强调推陈出新是一切“豪述之士”的不懈追求,其结果是文体的代有新变。词这一新的文体,正是由“诗骚”一步步演变而来的。
此外,徐釚《词苑丛谈》卷一所引《药园闲话》,讨论得更为详尽:
屈子《离骚》亦名辞,汉武《秋风》亦名辞。词者,诗之余也。然则词果有合于诗乎?曰:按其调而知之也。《殷雷》之诗曰:“殷其雷,在南山之阳。”此三、五言调也。《鱼丽》之诗曰:“鱼丽于罶,鱨鲨。”此三、四言调也。《还》之诗曰:“遭我乎峱之间兮,并驱从两肩兮。”此六、七言调也。《江汜》之诗曰:“不我以,不我以。”此叠句调也。《东山》之诗曰:“我来自东,零雨其蒙。鹳鸣于垤,妇叹于室。”此换韵调也。《行露》之诗曰:“厌浥行露。”其二章曰:“谁谓雀无角。”此换头调也。凡此烦促相宣,短长互用,以启后人协律之原,岂非三百篇实祖祢哉?
作者从“宗经”、“尊体”出发,为了改变前人称词为“艳科”、“小道”之轻蔑,于是从《诗经》中寻找出某些长短句并使之与词之长短句相比附,认为新兴的词体不仅“有合于诗”,而且认定诗“三百篇”实际上是词的本源。
上述诸论之偏颇,在于只强调历史的承继性而忽视了历史发展的阶段性,忽视了新兴的燕乐与词的密切关系。但值得重视的是他们提出的“烦促相宣,短长互用,以启后人协律之原”这几句话。它道出了诗歌与词之间的重要关系,认为《诗经》中之长短句使词得到启发,从而成为“后人协律之原”。诗,对于词体乃至词律的形成都是有影响的。这类见解,颇为精当。
3、起源于汉魏乐府说
词的最显著的特征是合乐歌唱,追溯词的起源,部分词论家充分注意到这一点。汉代设立的乐府,本来是官方的音乐机构,它的任务之一就是采诗入乐或者为诗歌配乐,后人将这些配乐歌唱的诗歌也称之为“乐府”。汉以后,乐府诗十分兴旺发达。南宋以后推究词的起源,人们有的就从音乐的角度切入,而把目光聚焦在汉魏乐府诗歌上。南宋王炎《双溪诗余自叙》说:“古诗自风雅以除,汉魏间乃有乐府,而曲居其一。今之长短句,盖乐府曲之苗裔也。”明黄河清《续草堂诗余序》说:“词固乐府铙歌之滥觞,李供奉、王右丞开其美,而南唐李氏父子实弘其业,晏、秦、欧、柳、周、苏之徒嗣其响。”清陆蓥《问花楼词话·原始》说:“愚见词虽小道,滥觞乐府,具体齐梁,历三唐五季,至宋乃集其大成。”清潭献《复堂词话·复堂词录叙》说:“词为诗余,非徒诗之余,而乐府之余也。”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五说:“词也者,乐府之变调,风骚之流派也。”
这一派的观点更加注重词的音乐特征,对词的起源之讨论也因此更加接近问题的实质。然而,他们依然没有对音乐体系的演变加以仔细区别,忽视了隋唐之际新兴的“燕乐”的特殊性及其对词体产生的影响。
4、起源于六朝杂言说
将词的合乐特征、词调的出现等与词的长短句式结合起来考察,部分词论家就把注意力集中在六朝杂言诗之上。明陈霆《渚山堂词话序》说:“北齐兰陵王长恭及周,战而胜,于军中作《兰陵王》曲歌之,今乐府《兰陵王》是也。然则南词始于南北朝,转入隋而著,至唐宋昉制耳。”明杨慎《词品》卷一说:“填词起于唐人,而六朝已滥觞矣。”清毛先舒《填词名解略例》说:“填词缘起于六朝,显于唐,盛于宋,微于金元。”清江顺诒《词学集成》卷一说:“梁武帝《江南弄》云:‘群花杂色满上林,舒芳曜采垂轻阴。连手蹀躞舞春心。舞春心,临岁腴。中人望,独踟躇。’此绝妙词,在《清平调》之先。又沈约《六忆》云:‘忆眠时,人眠独未眠。解罗不待劝,就枕不须牵。复恐旁人见,娇羞在烛前。’亦词之滥觞。”
这一观点发生在明代以后,显然,随着对词的起源问题讨论的深入,人们在逐渐接近事实。六朝杂言诗,在形式上确实与词更加相似了,然而,它们仍然不是配合“燕乐”歌唱的。
5、起源于唐诗说
词,又是一种合乐歌唱的新式格律诗,在平仄声韵方面都有严格的要求。格律诗,至唐朝才正式定型。考虑到这一点,相当多的词论家便主张词起源于唐诗。清张惠言《词选序》说:“词者,盖出于唐之诗人,采乐府之音,以制新律,因系之以词,故曰‘词’。”《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九十九《御定历代诗余提要》说:“诗降而为词,始于唐。若《菩萨蛮》、《忆秦娥》、《忆江南》、《长相思》之属,本是唐人之诗,而句有长短,遂为词家权舆,故谓之诗余。”上文讨论词与音乐之关系时,言及“和声”说、“虚声”说、“泛声”说、“散声”说等等,论者也多数认为词是在唐诗基础上,对“和声”、“虚声”、“泛声”、“散声”的落实演变,并举有许多具体事例,此处不再赘言。
这一流派的观点颇具有说服力,它顾及了词入燕乐演唱、须讲究格律、句式长短不一、必有词调等多方面特征。然而,从近代敦煌发现的曲子词来看,曲子词与唐诗并行不悖,这就不能解释为前者起源于后者。唐代声诗确实在配乐演唱的过程中起着种种变化,并且部分演变为词调,前文已有详述。但这种演变很可能是在曲子词的带动与推动之下所完成的,我们可以称之为一种流变,而不是源头。
6、起源于五代说
持这一说的人极少,因为这已明显偏离了事实。清先著《词洁发凡》说:“词源于五代,体备于宋人,极盛于宋之末。”唐朝就已经有不少曲子词流传,中唐以后文人也开始模仿写作,所以,这种说法就很少有人苟同了。
上述诸多“起源”说,都是在通过不同的侧面,力求接近史实。不过,因为他们没有捕捉到“词乃配合燕乐歌唱之歌辞”这一关键点,所以,讨论问题时往往偏离方向。例如,从抒写性情、比兴寄托的角度将词的起源回溯到《诗经》等,这种讨论过于普泛,同样适用于其它文体起源之讨论,因此也失去了讨论特殊文体起源的意义。清徐釚《词苑丛谈》卷四《品藻》在议论这诸种“起源说”时评价道:“予意所谓情者,人之性情也。上自三百篇,以及汉、魏、三唐乐府、诗歌,无非发自性情。故鲁不可同于卫,卿大夫之作不能同于闾巷歌谣,即陶、谢扬镳,李、杜分轨,各随其性情之所在。古无无性情之诗词,亦无舍性情之外别有可为诗词者。”
真正接触到问题实质的是现代的学者。燕乐研究在清代逐渐成为“显学”,凌廷堪《燕乐考原》等专著的问世加深了人们对词与燕乐关系的理解,有关词的起源问题之实质也逐渐凸现出来。今人吴梅就是从这个角度为“词的起源”定位的,他在《词话丛编序》中说:“倚声之学,源于隋之燕乐。三唐导其流,五季扬其波,至宋大盛。”这种说法就已经十分科学。既然词是配合隋唐之际新兴的燕乐演唱的,那么,它的起源就不会早于隋唐。况且,中原人士对外来音乐还有一段适应与熟悉的过程,不可能立即为新乐谱词。结合敦煌石窟保存的早期“曲子词”来分析,大约是入唐以后中原人士才开始为比较成型的燕乐谱写歌辞。因此,词应该是在初唐以后逐渐萌芽生长而成的。
凡歌太阳镜怎么样?凡歌旗舰店眼镜好不好
凡歌是一种态度。在潮流更迭之中,
凡歌始终拥有旗帜般号召力的眼镜,也在以不断突破的鲜明个性,跃动着旺盛生命力。在这个全时尚潮流来临的感官革命时代,凡歌也是有态度的眼镜,也势将发出自己的清晰呐喊。对凡歌而言,眼镜语言就该立体多元,绝不单调。无论你是怎么样的都市潮人,凡歌酷我独行,忠于自我的鲜明态度,都将会是你在都市潮流生活中独一无二的个性注解!凡歌为一眼镜专业品牌,在此一前提下,以眼镜品类做为核心产品,并发展出两大系列。关于凡歌品牌的介绍,我们就到这里了,如果您还有什么疑问或者不明白的地方,请到官方旗舰店看一下网友们购买凡歌旗舰店后的使用评价吧。
凡歌旗舰店2013新款购买评价
阚:外观霸气,戴起来舒适,看起来帅气,走起来神气!绝对货真价实,还包邮,哈哈,随便买也不是这个价吧?好评!
车:眼镜质量还一般般,对得起这个价格,,镜片挡太阳光,,但镜版清晰度还有待提高,,,总体来说,,对得起这个价格
益:眼睛不错,太阳下佩戴舒服极了,这次是赚到了,呵呵\u0001店家服务挺不错,发货也很及时,就是选择的快递差了那可不是一点儿,太慢了
嵇:确实不错,这个价位真的很实惠可能没跟客服交流拍的是小号镜片看着眼镜好小适合女士带个人建议给男士买拍大号的不过质量真的很不错好评~喜欢的顾客赶紧下手吧
注:以上评价都是从凡歌旗舰店截取,对这个牌子感兴趣的你可以进店查看并购买!
藉由中国五千年博大精深的文化根基作为创意的灵感来源正是
凡歌品牌眼镜
风格定位的最主要元素。
凡歌的化妆品好用吗?大概多少钱啊?
凡歌是台湾的美容产品,价钱在300 - 600不等,没听说过,不知道效果如何。
凡怎么组词
凡客、
非凡、
凡士林、
凡尔赛宫、
凡人、
思凡、
超凡、
平凡、
凡尔登战役、
凡尔赛、
不同凡响、
自命不凡、
凡夫俗子、
凡尔赛和约、
凡尘、
凡是、
不凡、
超凡入圣、
但凡、
凡间、
凡生、
热闹非凡、
仙凡、
凡事、
凡眼、
凡花、
凡例、
不知凡几、
大凡、
气宇不凡、
凡心、
凡骨、
举凡、
凡夫、
凡尔、
器宇不凡、
凡几、
凡歌、
凡宇、
凡有
鱼玄机是谁?
晚唐才女鱼玄机及其诗作
强盛.繁华的大唐王朝.诗才辈出.不少女诗人也应运而生.长安女子鱼玄机.就是晚唐女冠诗人中的代表作家.她才华横溢.美貌多情.与著名女诗人李冶.薛涛齐名.皇甫枚所作<三水小牍>.对她的出众才貌.工于诗作.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色既倾国.思乃入神.喜读书属文.尤致意于一吟一咏."但在封建社会里.女子的才能是不能充分发挥的.加之命途多桀.婚姻不幸.无情的生活将其逼入道观.成了一名纵情的女道士.最后终因妒杀自己的侍婢.而被判处极刑.这位美丽多情的才女.她那短暂而悲凉的一生.至今引起人们的无限感慨.进而唏嘘不已.
鱼玄机.原名幼薇.字慧兰.唐武宗会昌二年(公元八四四年)生于长安(今陕西西安市)城郊.鱼父饱读诗书.却一生功名未成.只好把满腔心血都倾注到独生女儿鱼幼薇身上.对她刻意调教.聪慧好学的幼薇在父亲的育培下.五岁便能背诵数百首著名诗章.七岁开始学习作诗.十一.二岁时.她的习作就已在长安文人中传诵开来.被人誉为[诗童".当时正在长安的大诗人温庭筠(约八一二--八六六.字飞卿.太原人.仕途不得意.官止国子助教).慕名往访鱼幼薇.并以[江边柳[三字为题.让其即兴赋诗一首.鱼幼薇以手托腮.略作沉思.一会儿.便在一张花笺上飞快地写下一首诗:[翠色连荒岸.烟姿入远楼, 影铺春水面.花落钓人头. 根老藏鱼窟.枝底系客舟, 萧萧风雨夜.惊梦复添愁."温庭筠反复吟读着诗句.觉得不论是遣词用语.平仄音韵.还是意境诗情.都属难得一见的上乘之作.这样的诗瞬间出自一个小姑娘之手.不能不让这位才华卓绝的大诗人叹服.温对玄机的聪明睿智非常欣赏.并深感小姑娘贫苦的生活环境.与她的天资多么不相称.怜爱之情油然而生.从此便常常出入鱼家.悉心教授诗词歌赋.成为这位[诗童"的老师和朋友.
不久.江陵名门之后李亿来京.出任因祖荫而荣获的左补阕官职.倾慕鱼幼薇才貌.与之一 见倾心.再见钟情.鱼幼薇成为李的小妾后.两人柔情蜜意.过了一段和谐美满的生活.然而李亿的妻子裴氏.对玄机妒不相容.惧内的李亿被逼写下休书.忍疼将玄机扫地出门.这位风采绝艳的女子.婚姻仅维持数月.就遭到无情的抛弃.走投无路的玄机.只好到长安咸宜观做了一名女观.其实她和李亿分别后.两人还深深的爱恋着.无奈妻子管束甚严.裴家的势力又遍布京华.李亿不敢前去看望玄机.她只得独对青灯古佛.默默吞咽着相思苦泪.用笔墨抒写自己对爱人的思恋情怀.就这样.三年的时光在刻骨的思念和等待中熬过去了.痴情的玄机偶然从客人的谈话中得知.她朝思暮想的爱人李亿已偕娇妻出京.远赴扬州任官去了.听此言.玄机如遭五雷轰顶.自己的一腔情意竟付之东流.真情难换薄幸之心啊!从此她看破红尘.及时行乐.对爱情不 再幻想.走上了一条放荡不羁的人生之路.
唐朝的道观一般作为游览和交际的场所.京师诸观的女冠大都喜欢作诗.或吟咏自遣.或与人酬唱.鱼玄机自是其中的佼佼者. 某日她在观外贴出了一副[鱼玄机诗文候教"的红纸告示.这无疑是一旗艳帜.不到几天工夫.消息就传遍了长安.自认有几分才情的文人雅士.风流公子.纷纷前往咸宜观拜访鱼玄机.谈诗论文.聊天调笑.以至昏天黑地.鱼玄机的艳名也就越传越广.这种香艳的日子.表面上看来悠哉美哉.实则是鱼玄机对不幸婚姻的一种反抗.她厌倦尘世的一切.想极力挣脱世俗的束缚.与之而来的是这种生活带给她心理上的微妙变化.鱼玄机身边有一位美丽的女婢.名叫绿翘..史书上记载说.一天鱼玄机因事外出.恰值其要好的男友陈韪来访.绿翘在观内接待了他.玄机回来后怀疑婢女与陈韪苟合.狂妒不已 .在鞭笞绿翘时.失手将其打死.人命关天.难逃抵命.最终为京兆尹温璋处死.年仅二十六岁的鱼玄机.就这样匆匆走完了她悲凄的一生.
鱼玄机的诗工韵调.一吟一咏,佳篇警句.往往流播士林.她同当时许多文人名士有交往.与著名诗人温庭筠为师友.互相以诗篇赠答,与李郢(生卒不详.一名端公.子楚望.长安人.大中十年.第进士.官终侍御史)同巷.居处接近.也时有诗简往返,还经常有一些风流之士.载酒拜访.席间鸣琴赋诗.风流倜傥.鱼玄机在这方面的酬赠诗最为出色.如玄机少时.温庭筠离开长安.远去了襄阳任刺史徐简的幕僚.秋凉叶落时节.鱼幼薇思念远方的故人.写下一首五言律诗<遥寄飞卿>:
阶砌乱蛩鸣.庭柯烟雾清,月中邻乐响.楼上远日明.
枕簟凉风著.谣琴寄恨生, 稽君懒书礼.底物慰秋情?
也许是因年龄相差悬殊.也许是自惭形秽(据说温貌奇丑).温庭筠虽然对鱼幼薇十分怜爱.但一直把感情控制在师生或朋友的界限内.不敢再向前跨越一步.而情窦初开的鱼幼薇.早已把一颗春心暗系在老师身上.温庭筠离开后.她第一次借诗吐露了她寂寞相思的心声.诗句浪漫而缠绵.情真而意切.诗寄出后不见雁传回音.转眼秋去冬来.梧桐叶落.冬夜萧索.鱼幼薇又以少女的幽怨情怀.写下了柔肠百结.如泣如诉的<冬夜寄温飞卿>:
苦思搜诗灯下吟.不眠长夜怕寒衾,满庭木叶愁风起.透幌纱窗惜月沈.
疏散未闻终随愿.盛衰空见本来心,幽栖莫定梧桐树.暮雀啾啾空绕林.
在鱼玄机诗中.对于友人 的酬酢.全都坦然形之于歌咏.完全不用其遮掩.如<闻李端公垂钓回寄赠>:[自惭不及鸳鸯侣.犹得双双近钓矶",<闺怨>:[春来秋去相思在.秋去春来信息稀",<暮春有感寄友人>:[莺语惊残梦.轻妆改旧容",<酬李学士寄覃>:[唯应云扇情相似.同向银床恨早秋",<秋思>: [放情休恨无心友.养性空抛苦海波"等 等.在这些诗句里.都表现了她多情而深沉的思想感情.象这样大胆敞怀自己的胸臆.在古代女作家里是不多的.然而.这种[纵怀"的作为.却被认为是[乱礼法.败风俗".招致当时社会的种种非议.
鱼玄机写儿女心迹的作品.颇为泼辣生动.表白真切直率.特别是一些情诗.写得相当大胆.而又蕴涵浓情深意.比如思念夫君的<春情寄子安>:
山路欹斜石磴危.不愁行苦苦相思.
冰销远涧怜清韵.雪远寒峰想玉姿.
莫听凡歌春病酒.休招闲客夜贪棋.
如松匪石盟长在.比翼连襟会肯迟.
虽恨独行冬尽日.终期相见月圆时.
别君何物堪持赠.泪落晴光一首诗.
这是一首情致缠绵.愁肠百结的绝妙好诗.首联以在崎岖山路和危崖中艰难行进.来形容相思之苦,次联以冰雪景物的联想.曲叙李子安的情韵风度,三联通过饮食起居的系念.向心爱的人婉转致意,四.五联则以贞坚自矢.并期望有一个圆满的结局.通过这首委屈体贴.和泪写下的赠诗.我们不难看出.一个处于封建社会底层的多才女子.其痛苦遭际和悲凉心境多么令人同情!
在鱼玄机的现存作品中.寄赠爱人李亿的诗较多.感情也特别深厚.如:
醉别千扈不浣愁.离肠百结解无由,
蕙兰销歇归在圃.杨柳东西伴客舟.
聚散已悲云不定.思情须学水长流,
有花时节知难遇.来肯恹恹醉玉楼.
--<寄子安>
饮冰食药老无功.晋水壶关在梦中,
秦镜欲分愁坠鹊.舜琴得弄怨飞鸣.
井边桐叶鸣秋雨.窗下银灯暗晓风,
书信茫茫何处向.持竿尽日碧江空.
--<寄李子安>
这些诗情深意切.可谓[过尽千帆皆不是"的断肠之音.这位晚唐的悲情女子.一袭素衣痴痴等待.却与心爱的人无缘再聚.她那有名的<江陵愁望寄子安>.至今为人传诵不衰:
枫叶千技复万枝.江桥掩映暮帆迟,
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
首句以江陵秋景兴起愁情.枫生江上.西风来时.满林萧萧之声.很容易触动人的情怀.[千枝复万枝".是以枫叶之多写愁绪之重,次句极目远眺.但见江桥掩映于枫林之中.日已垂暮.而不见那人乘船归来.[掩映"二字写枫叶遮住望眼.传达出诗中人焦灼难耐的表情.前两句写盼人不至.后两句便接写相思之情.用江水之永不停止.比相思之永无休歇.与建安诗人徐干有名的<室思>诗中的比喻.机杼正同.[西江".[东流".[不能明言.但恰入人意"(<湘绮楼说诗>).使人不禁想起南唐李后主[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名句来.此诗第二句[江桥掩映暮帆迟".南宋版本为[江淹桥映暮帆迟".研究者认为.后者为佳.
鱼玄机的<赠邻女>(寄李亿员外)一诗.是她在得知李亿已携妻离开长安.于绝望中写下而传诵千古的名篇:
羞日遮罗袖.愁春懒起妆,
易求无价宝.难得有情郎.
枕上潜垂泪.花间暗断肠,
自能窥宋玉.何必恨王昌.
全诗以[邻女"自况.首联写邻女被[薄情郎"抛弃.以[罗袖"遮面.羞见阳光.满腹[春愁".懒于梳妆打扮,次联是邻女的内心独白.写得极为沉痛.也是诗人自伤身世.对[知己难求"的慨叹,三联进一步描写无限的悲伤情绪,尾联则是以宋玉<登徒子好色赋>中.那[登墙窥臣三年"的小女子自喩.但这位自负的才女.尚有一分矜持.魏晋时的王昌是一个[姿仪俊美.为世所共赏可知"之人.在此暗喩李亿.一种幽怨从字间行间奇峰一转地弯出:我一定能寻 到一个有心郎的知己.何必怨那个曾爱过却抛弃自己的人呢 ?
古代女诗人作抒怀诗.大都长于写愁.鱼玄机也不例外.她所追求[月圆时"的爱情终不可得.因而陷于无法解脱的苦闷和忧愁之中.她的<秋怨>诗写道:
自叹多情是足愁.况当风月满庭秋.
洞房偏与更声近.夜夜灯前欲白头.
类似这样写愁的诗句.在鱼玄机集中比比皆是.象<赋得江边柳>:[萧萧风雨夜.惊梦复添愁."扣合个人处境.感人至深.<赠邻女>:[枕上潜垂泪.花间暗断肠",<期友人阻雨不至>:[乡思悲秋客.愁吟五字诗",<暮春即事>:[街近鼓鼙喧晓睡.庭闲鹊语乱春愁",<代人悼亡>:[从事梦悲烟雨夜.不堪吟苦寂寥时".以及<寄国香>:[山卷珠帘看.愁随芳草新".都可以窥见其[夜夜灯前欲白头"的悲伤心境.正如万曼<唐集叙录>中所说:[玄机善吟咏.美风调.虽未免涉于多情.而幽柔融雅.有足悲焉.妇人之集.其仅有者.岂多见邪!"她的诗总起说来.寄托深远.写景工丽.清浅婉约.富有情致.
鱼玄机的愁苦还不仅仅限于爱情生活中[送别".[秋思".[愁望".[闺怨"等方面.在仕途上.她恨自己不能身为男子.发挥自己的才情.一朝金榜题名.便可在官场一显身手.她在<游崇真观南楼睹新及第题名处>诗中写道:[自恨罗衣掩诗句.举头空羡榜中名."<唐才子传>的作者辛文房对她极为赏怜.说:[观其志激切.始为一男子.必有用之才."她在<卖残牡丹>诗中吟曰:[应为价高人不问.却缘香甚蝶难亲."也明显地流露出怀才不遇.[临风兴叹"的感伤.足见其襟抱之不凡.
还须提及的是.鱼玄机诗集中有一首<打球作>.可视为描述古代打球这一运动的诗作.其诗如下:
坚固净滑一星流.月杖争敲未拟休.
无滞碍时从拨弄.有遮拦处任钩留.
不辞宛转长随手.却恐相将不到头.
毕竟入门应始了.愿君争取最高筹.
诗人写的[打球"亦称[马球"运动.她写了如[一星流"的木制球.杖头如月牙形的击球棍.以及用棍拨打木球的场景.球被击入球门后.即得一分.记为一[筹".得分多者为[高筹.全诗写得活泼有趣.耐人寻味不绝.
鱼玄机的诗作存世一卷.收诗49首.现北京图书馆藏的是南宋刻本.此外在<文苑英华>中收有鱼玄机<折杨柳>一首.不见于集中.故世存鱼玄机诗50首. 北京图书馆所存宋本<唐女郎鱼玄机诗>.乃宋陈起陈解元书籍铺所刻.卷尾镌有[临安府棚北睦亲坊南陈宅书籍铺印".此本.明代曾先后为朱承爵.项元汴等藏书家收藏.至清嘉庆八年.又为大藏书家黄丕烈所得.民国五年.又落袁克文之手.其后散出.为北图收藏.终成国家藏书.
凡歌的去痘产品,武汉哪里有专卖的?
汉口利济北路那有卖的!
《丽人行》《琵琶行》《短歌行》《钱塘湖春行》中的“行”字如何解释?
《丽人行》《琵琶行》《短歌行》中的“行”是乐府和古诗的一种体裁,但是《钱塘湖春行》中的“行”是一次旅行的意思,并因旅行而有感写下这首诗。
“凡”字的词语有哪些?谁知道凡(fan)昕(xin)俩字有没有词语或者短句
包含“凡?”的词语:凡是 凡尘 凡例 凡人 凡事 凡几 凡百 凡俗 凡宇 凡心 凡羽 凡庸 凡夫 凡殇 凡猥 凡鸟 凡韵 凡音 凡客 凡品 凡响 凡吏 凡骨 凡缘 凡此 凡圣 凡间 凡桐 凡尔 凡卉 凡目 凡愚 凡语 凡体 凡花 凡才 凡今 凡智 凡伦 凡有 凡近 凡歌 凡典 凡气 凡致 凡世 凡格 凡庶 凡识 凡民 凡琐 凡艳 凡翼 凡情 凡碌 凡界 凡胎 凡子 凡流 凡材 凡调 凡讷 凡木 凡草 凡辈 凡迹 凡笼 凡俦 凡驽 凡生 凡常 凡身 凡微 凡眼 凡虫 凡下 凡鳞 凡类 凡弱 凡汞包含“?凡”的词语:平凡 非凡 但凡 大凡 举凡 超凡 发凡 不凡 思凡 锦凡 尘凡 猥凡 百凡 都凡 霄凡 下凡 仙凡 世凡 是凡 诸凡 临凡 脱凡 据凡 愚凡 荆凡 治凡 庸凡 最凡 总凡 贫凡 要凡 私凡
包含“昕?”的词语:昕天 昕夕 昕昕 昕庭 昕谒 昕宵 昕旦
包含“?昕”的词语:昕昕 昒昕 初昕 大昕 迟昕 昏昕
鱼玄机是谁
鱼玄机(约844——约871年)字幼薇,一字蕙兰,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市民家女,姿色倾国,天性聪慧,才思敏捷,好读书,喜属文。十五岁被李亿补阙(掌讽谏之官)纳为妾,与李情意甚笃、但夫人妒不能容。唐懿宗咸通时,李亿遣其出家,在长安咸宜观为女道士。但她对李却一往情深,写下许多怀念他的诗。她曾漫游江陵、汉阳、武昌、鄂川、九江等地以遣怀;亦曾放纵情怀以求知己。《北梦琐言》说她“自是纵怀,乃娼妇也。”她曾与许多文士,如温飞卿等交往甚密,以诗相寄赠,但终是孤零一身,她无可奈何地发出“易求无价宝,难得有心郎”的痛苦而又绝望的心声。后因妒杀侍婢绿翘,被京兆尹温璋处死。